您当前的位置 :数码 >
中国象棋已被印度申遗六次? 背后的故事有哪些?
2020-04-26 13:51:58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百家号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4月14日,一则突然出现的国际新闻,成为微博上热议的话题。这条新闻的主题,是“中国象棋已被印度申遗6次”,由于它戳中了国内部分网民的“痛点”和“怒点”,很快就在各大媒体的推波助澜与网民的踊跃转发下,成了当日舆论场上的“第一爆款”,一时间被广泛讨论。

然而,就在网民纷纷在各大媒体的评论区以各种方式对印度展开谴责的时候,一则“辟谣”的消息,却如一盆冷水瞬间将网民的热情浇了个“透心凉”。当天晚间,澎湃新闻报道称:经中国社科院专家巴莫曲布嫫证实,所谓“中国象棋被印度申遗”一事并不属实。

据巴莫曲布嫫介绍,世界各国申报“非遗”的材料,全都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上查到,而在该网站的数据库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印度提出申报中国象棋的记录。这意味着,这则令人血脉喷张的消息,其实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假新闻。颇具讽刺意义的是,这也造就了“中国象棋已被印度申遗6次”和“印度从未申遗中国象棋”一度同时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的“网络奇观”。

任何熟悉国内自媒体的人,对这样的“新闻”,恐怕都不会感到陌生。一直以来,各种标题耸动、内容空泛的虚假新闻,都是部分无良自媒体收割流量、炒作话题的“利器”,而这也是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希望能对其加以解决的一大舆论问题。然而,相比于网上那些“自媒体假新闻”,这起“印度申遗中国象棋”的乌龙事件,却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相关消息的原始传播者,竟然是某家名声在外的正规媒体。对此,社会各界还需加以高度重视,如果放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我们的舆论环境也会受到污染。

由于自媒体数量繁杂,良莠不齐,社会公信力也较为有限,其中有部分账号热衷于炒作虚假消息,一方面难以彻底根绝,另一方面也并不至于造成太恶劣的影响。然而,正规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远非自媒体可比,一旦正规媒体自降底线,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为此,正规媒体还需以更高的标准约束自己,否则便是对媒体使命的背叛。

作为新闻工作者,记者和编辑的使命,绝不仅仅是写出读者“爱看”的东西而已。真正背负在传统媒体肩上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把关”责任。所谓“把关”,指的是为读者和社会大汇总甄选信息,决定哪些信息更值得被舆论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媒体的“把关”结果,将会对社会舆论的风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媒体能够尽好“把关”责任,为读者提供高品质、可信赖的新闻,鼓励读者对新闻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舆论环境就会逐渐向着理性、平和、真诚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媒体热衷于放出虚假消息,我们的舆论环境则有可能变得愈加轻浮、冲动和暴戾。

迟迟无人辟谣的假消息,显然会对公众造成严重的误导,进而造成社会性的认知失调。然而,就算一则假消息刚一出现,就立刻得到辟谣,这样的消息也一样会造成媒体公信力的流失,进而削弱社会互信。要抵消这种负面影响,还需要广大媒体工作者在事后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为此,媒体行业还应痛定思痛,认真反思,绝不要让这样的事再轻易出现。

延伸阅读:

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国际象棋也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说,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当于骰子。(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指必须两人或两组对局联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最后是赢者“牟”(指成倍)取胜利。击败了敌兵(春秋时兵制,以5人为伍),而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汉刘向《说苑·善说》亦记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意即劝孟,不妨也像“燕”国一样,斗象棋观歌舞,逍遥一二。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

关于象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三、起源于舜的时期。传说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象为人懒惰,好玩耍。现代学者常任侠《中印艺术因缘》一书中说:“象因桀骜不驯,舜把他禁居起来,又恐他寂寞,所以为他制作棋局,使他有所娱乐。因其名象,故称象棋。”

四、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肇淛《五杂组》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五、起源于春秋时期。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象棋可能是模仿春秋兵制而产生的。象棋各子的名称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不过,象棋也可能是因为棋子是由象牙制成而得名。

六、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七、起源于楚汉相争时期。象棋的棋盘的中间写着“楚河汉界”,因此许多人都认为这种说法比较可信。也传说是韩信发明的。清梁同书《渊深海阔象棋谱序》:“又闻象棋始于韩信,朱子云博局红也。”现代周家森《象棋源流考》:“韩信伐赵时,作象棋和叶子戏以如士卒,因年终士卒思乡,一得博具,则相聚共戏,钱财输尽,乐而忘归。”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中青评论、百科)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